Discontinuous

When the evening comes, suspended dust of the city starts to descend with the moisture, condense into fluid fog. We gathered at the French windows, waiting for this moment. Waiting for being lifted up by the fog becoming dense and dense. When it starts flowing, slowly, and taking us to everywhere.

Monday, April 04, 2005

Glass House -I


玻璃屋的歷史,應該是從1851年倫敦萬國博覽會的水晶宮開始的吧?
一般對玻璃屋的認知,不外乎是在鋼骨的構架嵌著玻璃的屋頂和玻璃的牆壁,而裡面則種著各式各樣的熱帶植物,也就是溫室,因為這種玻璃屋通常熱得要命,當然,太陽光毫無遮蔽地曬進去,又沒有通風的話,根本就是一個天然能源大烤箱。
所以熱帶地區的住民們通常不會選擇玻璃當建材,但在寒帶地區的話,適度地將房屋玻璃化則可獲取天然暖房的效果。

不過玻璃屋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能使視線穿透無礙,使室內空間可獲取開放感而又不至於暴露在外界環境下。對室外空間,則使建築物成為一個大型活櫥窗,隨著角度的不同,可以看穿室內的樣貌,也可反射天空和周圍的風景。光就視覺層面而言的話,玻璃屋其實是一項令人感到愉快的景致。

我大學時代時印象最深刻的玻璃屋...也許不算完全的玻璃屋,因為它雖然四周的牆面全是玻璃,但還是有個平屋頂跟一個平樓版,應該說是一個平躺在草地上的玻璃鋼板三明治。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Farnsworth House

凡是建築相關科系學生皆無人不知的Mies van der Rohe是一個龜毛的建築大師,在他的平面和立面裡只有直線、直線和直線。這棟Farnworth House穿上玻璃外衣的理由應該是為了能讓屋主盡情欣賞周圍的美麗鄉間風景,並且感覺好像不是住在房子裡一樣。的確是很美的想法,不是嗎?可惜不幸的是住在裡面的人既然能盡情地往外看,就表示在外面的路人也能盡情地往房子裡看,造成玻璃外衣的實質意義形同裸體。據說屋主無法忍受這種好像隨時被人窺視的不安全感,於是控告了建築師.....
不過儘管如此,它還是一棟非常經典又有意思的小屋.....只要不是自己住在裡面。(笑)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